國民法官法施行細則在年前的12月26日由司法院會同行政院共同發布,一共有341條,光是條文本身就有5.7萬字,加上逐條說明達到26萬字,相信大家應該很想知道施行細則規定了什麼,為什麼會變成一本巨著。以下先分享施行細則的編章節名稱,之後會再把其中值得介紹的部分寫成文章分享給大家。
- 第 一 編 總則
- 第 二 編 適用案件、管轄及國民參與審判案件之辯護
- 第 一 章 適用案件及管轄
- 第 二 章 國民參與審判案件之辯護
- 第 三 編 國民法官及備位國民法官
- 第 一 章 通則
- 第 二 章 國民法官及備位國民法官之資格
- 第 一 節 參與審判資格之認定及積極資格
- 第 二 節 一般消極資格
- 第 三 節 本案消極資格
- 第 四 節 拒絕參與審判之事由
- 第 三 章 國民法官及備位國民法官之選任
- 第 一 節 備選國民法官審核小組之組成及審查之原則
- 第 二 節 備選國民法官之通知
- 第 三 節 複選名冊之更正及使用期限
- 第 四 節 候選國民法官之抽選、通知及除名
- 第 五 節 選任程序期日
- 第 六 節 對國民法官、備位國民法官、候選國民法官或備選國民法官之送達方法
- 第 四 章 國民法官及備位國民法官之解任
- 第 五 章 國民法官、備位國民法官及候選國民法官之保護
- 第 四 編 國民參與審判案件之審理
- 第 一 章 起訴
- 第 二 章 基本原則
- 第 一 節 強制處分等案件之處理
- 第 二 節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之處理
- 第 三 節 國民參與審判案件審理之基本原則
- 第 三 章 證據
- 第 一 節 鑑定
- 第 二 節 勘驗
- 第 三 節 具有刺激性之證據
- 第 四 節 錄音、錄影之供述證據
- 第 五 節 品格證據
- 第 四 章 準備程序
- 第 一 節 準備程序之基本原則
- 第 二 節 檢察官、辯護人之事前聯繫及事前協商程序
- 第 三 節 證據開示
- 第 四 節 證據資料之調取與調查證據之準備
- 第 五 節 證人準備
- 第 六 節 檢察官、辯護人主張之提出
- 第 七 節 爭執與不爭執事項之整理
- 第 八 節 檢察官、辯護人或被告聲請調查證據與證據意見
- 第 九 節 法院之證據裁定
- 第 十 節 調查證據次序之排定
- 第 十一 節 審理計畫之擬定
- 第 十二 節 準備程序之終結
- 第 十三 節 證據提出之限制
- 第 五 章 審前說明
- 第 六 章 審判程序
- 第 一 節 通則
- 第 二 節 起始程序
- 第 三 節 開審陳述
- 第 四 節 準備程序結果之說明
- 第 五 節 證據調查
- 第 一 款 通則
- 第 二 款 書證
- 第 三 款 物證
- 第 四 款 人證
- 第 六 節 證據調查完畢之提出
- 第 七 節 詢問被告
- 第 八 節 訴訟參與人對證據表示意見及辯論證明力
- 第 九 節 辯論程序
- 第 七 章 國民法官、備位國民法官之請求釋疑及提問
- 第 八 章 終局評議
- 第 一 節 通則
- 第 一 款 評議在場之人等
- 第 二 款 評議進行之基本原則
- 第 二 節 罪責評議
- 第 一 款 罪責事項之討論
- 第 二 款 罪責事項之表決
- 第 三 節 罪數評議
- 第 四 節 科刑評議
- 第 一 款 科刑評議之基本原則
- 第 二 款 各種科刑事項之討論及表決
- 第 五 節 終局評決方法、評議意見之記載、確認與閱覽
- 第 一 節 通則
- 第 九 章 判決
- 第 五 編 更審審理
- 第 六 編 上訴審審理
- 第 七 編 再審
- 第 八 編 制度成效評估
- 第 一 章 資料之蒐集、調查與統計
- 第 一 節 國民參與審判制度實務資料之定期蒐集、調查與統計
- 第 二 節 國民參與審判相關行政事項調查
- 第 三 節 國民參與審判經驗調查
- 第 四 節 其他調查研究事項
- 第 五 節 職權行使之協力合作與內部分工
- 第 六 節 調查、研究成果之公布
- 第 二 章 評價指標與研究方法
- 第 三 章 成效評估報告
- 第 一 章 資料之蒐集、調查與統計
- 第 九 編 附則